宪法宣传周-8个宪法小知识
2024年12月4日,是国家第十一个“国家宪法日”,12月1日至12月7日,也是国家第七个“宪法宣传周”。今年“宪法宣传周”主题为“大力弘扬宪法精神,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”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,是国家独立、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,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。在第七个“宪法宣传周”里,让我们一起学习八个关于宪法的基本知识。
一、国家宪法日的由来?
国家宪法日:我国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,于当年12月4日正式实施。故每年12月4日为“国家宪法日”。设定“国家宪法日”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,弘扬宪法精神,加强宪法实施,全面推进依法治国。
二、什么是宪法?
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,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,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。宪法作为根本法,它是其他法律、法规赖以产生、存在、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,一切法律、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。
三、我国现行宪法共多少条款,包括几个部分?
共一百四十三条,共五部分。包括序言,总纲,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,国家机构,国旗、国歌、国徽、首都。
四、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?
1.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;2.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;3.民主集中制原则;4.社会主义法治原则。
五、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是什么?
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,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。一切法律、行政法规、地方性法规、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、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。宪法的规定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、根本性的问题,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的问题。
六、有权修改宪法、解释宪法、监督宪法实施?
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修改、解释和监督宪法。
七、宪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是什么?
宪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在于保障公民权利,其手段主要是设置与限定国家权力,国家机关不得行使宪法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力。
八、 宪法宣誓制度的设立过程?
2018年3月11日,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》,将宪法宣誓制度写入宪法,明确规定“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”。
宪法宣誓誓词为:“我宣誓: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,维护宪法权威,履行法定职责,忠于祖国、忠于人民,恪尽职守、廉洁奉公,接受人民监督,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!”